食述7522019-11-10 14:57:53
點 擊 上 方 『食述752』即 可 訂 閱
查 看 更 多 美 食 推 薦 與 教 程
▼
喜歡一個人其實很簡單
那天下午,陽光正好
你穿了一件我喜歡的白毛衣
當然,這都不重要
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
重要的是
你拿了一包我喜歡辣條
沒想到有朝一日,5毛辣條還能重出江湖
巴西烤肉是一種不能分享的辣條,因為一咬就扯下來一大塊。硬且黏,雖然咬不動,但是越嚼越香,最后嚼的軟軟的時候,自不然就流進胃里了。
以前吃的課間一包是黑色的,現在買的都是紅色,味道也不一樣了,大打折扣。小時候還一直在糾結課間一包為啥只有9片,課間是10分鐘啊,不應該是10片嗎?
不得不說,雖然現在還是賣五毛錢,但是量至少少了一半,以前吃這個,總是把里面的豆豆挑出來先吃完,剩下的仰著頭往嘴里倒,現在找不到吃它的樂趣了。
看見包裝袋上面的“加量不加價”沒,很負責任的告訴你:假的,都是假的。這點量還不夠老夫夾個饃呢。吃這種辣條一定要學會一個手法——蘭花指。
“海的味道我知道……”不好意思,走錯片場了,只是叫海苔而已,其實是一種綠色的麻辣片,上面沾著孜然粒,一口咬下去舌頭麻麻的,口水包就不受控制了。
這種油潑面我之前還真沒吃過,之所以買它,是應為小時候吃的一種叫“豬寶貝”辣條和它長得很像。但是味道就差遠了,我還是站豬寶貝。
這個是陪伴了我整個高三時代的辣條,一開包裝,整個教室都是香味,立馬就能湊過來一堆人,用嘴扯一根出來,仰著頭嘟著嘴,一點一點往進送,然后到處找紙擦嘴上的油圈圈。
以前叫“日本海帶”,因為釣魚島事件改名叫海帶風味了。但是味道沒有變,甜甜辣辣的,有一股玉米味,后勁兒足。
這個名字可以說很曖昧了,小時候只管味道不看名字,不知道為啥,現在看著總是自行腦補畫面:兩個油圈圈嘴……咦……,初吻是什么味道?麻辣的!
現在常見的類似品種,就是衛龍的親嘴燒了。
衛龍真的是屌絲逆襲的典型,原來5毛錢的地攤包裝突然一下就高大上了,被稱為擁有蘋果店裝修風格的辣條,價格也直線上漲,現在的衛龍3塊多4塊一包,走出國門的辣條。
衛龍2:重新定義辣條→衛龍3:有史以來最出色的衛龍→衛龍4:再一次,改變世界→衛龍4s:出色的衛龍,如今更出色→衛龍5:自衛龍問世以來,極其重大的突破→衛龍5s:超越,空前→衛龍6:比大更大→衛龍6S:唯一的不同,是處處都不同。
以下是我想吃但是沒買到的
真正的吃貨只認一包裝四片的這種,后來出的一包六片的、紅黑兩色的、泡椒風味的,都替代不了黑色經典帶給我們的致命誘惑!
這種屬于李救軍里的巨無霸,還有一種小包裝的,一毛錢一包。這種大包的以前會拆開賣,一毛錢一片,與之齊名的還有一毛錢一根的麻辣棒。
一毛錢辣條里的霸主,一口一個超級爽,麻!辣!油!香!這玩意兒真上癮,吧唧吧唧停不下來。給吃大刀肉的人講笑話一定要離遠一點,恩,別問我怎么知道的。
雖然一說辣條就有人說
辣條有毒、辣條致癌、辣條使人墮落
但是
但是
但是
你以為我們吃的是辣條嗎?
我們吃的,是80、90的年代記憶啊
(畢竟已經被定義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人了)
?
十年前
大學生喝咖啡,小學生吃辣條
十年后
小學生喝咖啡,大學生吃辣條
重點是,吃辣條的還是那波人啊!
-END-
-往期精彩-
面條不用煮,農家大鍋一燜,給肉都不換。
以前沒有冰箱,農村殺完年豬,都是怎么保存的?
這種飯,越簡單越美味,農村經常吃,城里卻很少見
不光豆腐腦,這個東西也有甜咸之爭,來打一架吧!
專家,我這里有一塊“天子胙”!你看值多少錢?
所有媽媽的拿手好菜,回家必吃的一道美味!